玉欣小說 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玉欣小說 > 都市 > 明末藩王聯盟 > 第1章 開局弘光在線免費閱讀

明末藩王聯盟 第1章 開局弘光在線免費閱讀

作者:朱由崧 分類:都市 更新時間:2024-02-18 19:32:36 來源:CP

“明朝的藩王難怪都姓朱!”

“就是一群豬,指望他們收複天下?開玩笑吧?那群豬能管p用?”

“殺了吃肉就對了,也就隻有這個功能了。”

李霄歎了口氣,看著這些回覆,多少有點無奈。

他是這個曆史論壇的版主,不是那種自發性的,而是工作就是維護並推廣這個明末的論壇。

日前他發起了這個明末藩王的話題,本意是從個特彆一點的角度,引**壇水友的熱情來,但看起來,這個設想很失敗。冇幾個認真討論的,直接開罵的倒是比比皆是。

其實,要是認真說,明末還是很有幾個藩王有機會振臂一呼,響應一片,至少把滿洲人打成狗的,畢竟滿洲人太少了。真正的曆史上,他們在經曆了明末的戰爭,以及三藩之亂後,就已經在滅族邊緣了,打仗全是靠的漢奸。真正滅亡大明的根本不是蠻族人,而是層出不窮的漢奸們。

單純從事實的角度出發,藩王們如果還是和朱太祖那時的構想,崇禎死不死的,還真的無乾大局。

隻是明末曆史雖然二次熱了起來,但理智型的網友依然冇多少,大多數人也就是瞭解點皮毛,就是一頓亂罵。

事實上,要真能把明末的藩王勾連起來,還真的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但現在,李霄也隻能歎歎氣把頭搖了,他設想出的熱門話題,甚至連完整表達觀點的機會都冇有。

就在他準備切換小號,一邊捱罵,一邊設法歪樓的時候,桌子莫名抖了一下,上麵的咖啡往電腦上的插座傾倒過去,他連忙伸手去扶時,一股電流隨之流遍了他全身。

隻在這世上留下了最後一個念頭——這也算是裝逼遭雷劈麼?可我隻是正常完成工作,也不能算裝逼啊。

公元1644年,五月,南京。

朱由崧木呆呆的坐在武英殿的龍椅上,接受百官朝賀,本應是很高興的臉上,卻冇有絲毫心願得償,登上大位的興奮,反而隻是一片死寂。

李霄穿越過來了了。

冇錯,現在這個朱由崧已經不是本來那個了,而是寄居了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

此刻的朱由崧,也意識到了穿越的發生,而且恰恰是他那番‘藩王起複論’的目標之一——福王世子,朱由崧。

當日的論戰中,他列舉了南明四帝,此外,還有擁有四川的蜀王,半個荊湘的楚王這兩位,加上一個跟唐王內訌的魯王,一共七個藩王。

所持的觀點,無非是這七個王要能有點理智,彆搞內訌,足以合擊滿清,就不能再興大明,也能把蠻族先趕出去。

結果,他穿越的第一個,就是七王中,最先當上皇帝的那個。

這場穿越,似乎全是依他主張的觀點而來的。

除了穿越,他腦子裡還有個係統,具體能乾嘛他也冇搞清楚呢,但不能乾嘛,倒是直接體現在名字上麵了。

二龍不相見!

這是當年的嘉靖帝為了不見親兒子,搞出來的烏龍。嘉靖帝大概是不想讓兒子擾了他的修仙之心,這才搞出了這種烏龍,但很顯然,這個係統就是借了嘉靖的名頭,也不讓這邊的七個藩王見麵。

李霄有個預感,他穿的這個弘光帝隻是開始,八成另外六個藩王,他也得挨個穿一遍,所以係統名才叫二龍不相見。

統合七個藩王,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原本,以弘光帝福王世子的身份,可以調動的資源很多,但他家在兩年前就被闖軍抄了,老爹被點了天燈,府裡的一切,都跟他沒關係了。

要說手裡的資源,弘光帝大概還不如同行的璐王呢。

江北四鎮也不怎麼牢靠,曆史上,就是這幫擁立之臣,一路上幾乎毫無抵抗,任由多鐸的兵馬長驅直入,最後還打開了南京城門,令其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這座堅城。

李霄,現在是朱由崧了,最急需的,不是照著列祖列宗那樣玩權鬥,而是整合手中的資源,令各地藩王們有個抵抗的名頭,而非被太宗的‘養豬令’束縛住手腳,隻能任由斬殺。

各地藩王,在王府被攻破前,還是有些錢糧的,朱由崧也不指望能把這些錢糧拿到自己手裡了,但總不能任由農民軍或是蠻族搶去吧?

所以,他決定第一步就是鬆開藩王們的手腳,讓他們各自掙命,至少名義得給出去,而不是如唐王,也就是後來的隆武帝那樣,一舉兵,先得被朝廷自己給拿了。

曆史上的弘光帝,一直在南京做夢,幻想與入關清軍議和,一起鎮壓農民軍,還重用馬士英、阮大铖,排斥史可法等,政局因此動盪。

現在,朱由崧決定改變方針,一麵下旨傳令天下,令各地藩王自行抵抗;另一麵,朝廷自己也得編練新軍,不指望轉眼間肅清江南,舉兵北伐,至少要憑藉南京堅城,在這裡多殺點韃子。

當然,史可法那些人該排斥,還是得排斥的,史可法身後可是東林黨,打壓他們是最正確的方針,東林黨會不會抵抗,跟他這個皇帝無關,他們後來的抗清,無非是因為剃髮令和滿清要冇收他們的財產而已。

“啟稟皇上,北麵來了訊息,大人們請皇上升朝,商議大事呢。”正在思考間,一個小宦官入殿稟報。

“嗯,引路吧。”朱由崧點點頭,跟在了小宦官身後。

南京的皇宮,在後世也就剩個名兒了,其實在這個時候,也比洪武年間縮小很多了,曆經了多次火災、塌方,隻剩下幾個核心宮殿。到了後世,更是隻能修複一下看看樣子了。

小宦官應諾領路,朱由崧走在後麵,依舊在思索。

江北的大事,無非是吳三桂以借兵為名,趕走了李自成。

對,明末時,吳三桂的名聲一度還不錯,真正塌房,得等到他親自勒死了永樂帝纔開始。

那是他為了向滿清韃子表忠心的表現,他大概也冇料到,自己有一天還會造滿清的反吧?隻可惜,他勒死永曆帝,好名聲冇保持住,等到真正造反時,天下漢人並未響應他,連南京都冇夠著就掛了。

曆史上的朱由崧就一直以此自欺,還幻想著能劃江而治,分個南北朝呢,直到清兵南下,被人抓去北京殺掉。

也是正好,藉著這次朝會的機會,自己正好頒下‘勤王令’,鬆開各地藩王的手腳,哪怕他們稱帝,也好過被韃子各個擊破,然後把南京的新軍操練起來。

思索間,武英殿到了。

朱由崧高坐龍椅之上,俯瞰群臣,數得出來名字的,就有張慎言、高弘圖、薑曰廣、李沾、郭維經、誠意伯劉孔昭、司禮太監韓讚,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

禮畢,他就等著眾人發言。

率先出列的是張慎言,這位算是崇禎遺臣了,應該是從下個月就一直鬨著要辭職,曆史上的朱由崧也很快就準了。

“啟奏陛下,北京來訊,三海關總兵吳都督日前向大清借兵……”

冇等張慎言說完,朱由崧便擺擺手,打斷道:“好了,不用再說了,他既然投靠了滿清,那就是漢奸了,彆對他報以期望了,隨他去,彆抱著他會降回來的幻想了。”

朱由崧這一句像是捅了馬蜂窩,群臣頓時紛紛進言。

“陛下,吳總兵他借外兵,固然有錯,但畢竟是事急……”

“好了,彆說他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事麼?”朱由崧不耐煩的打斷了群臣的進言,問道。

“……”

弘光朝的這群大臣,說難聽點,就是陪弘光帝做夢的,所以討論起吳三桂都興致勃勃,不讓說這些幻想話題,一時間也都是冇了興致。

“你們既然不說了,那朕說說罷。”

朱由崧見冇人說話了,趁機頒下他的‘勤王令’:“此刻國難當頭,太宗時的令旨,已經不合當前時勢,故而,朕欲複太祖時舊令,令各地藩王可以統領各地官府,興兵以自保。”

“陛下不可!”

“陛下此令一下,恐複當年靖難舊事!”

“陛下三思呐!”

群臣大嘩,殿下跪了一片,都想力勸皇帝改變主意。

“那你們的意思,是讓各地藩王都效仿吾父麼?”朱由崧反問道。

福王的居城是洛陽,兩年前洛陽城破,福王朱常洵跑到了城郊的迎恩寺,但最後還是被李自成抓住點了天燈。由於朱由崧的關係,這位福王後來被南明群臣尊為明恭宗,就是前幾天的事。這個罪名砸下來,冇一個敢接。

“臣等有罪,臣等惶恐……”

其實福王那事,是他活該,他富成那樣,還死抱著銀子不肯助餉守城,最後城破,還幻想求活,不是做夢麼?

但確實也怪不到他,以明末的官場,他真花錢,錢也到不了士卒手上,最後還是肥了那些文官。他不肯助餉守城,也確實有些道理。

但朱由崧拿他便宜爹說事兒,群臣也隻能請罪了。

“所以,朕下旨,令各地藩王不可拘於太宗舊令,當以太祖令旨為尊,統領各地官府,結城以守,有餘力者,可以適當擴大領地,隻要抗清,就是我大明忠臣,各地官府不得阻撓!”

朱由崧這番話擲地有聲,一時間,冇人敢於反駁。

這是朱由崧打著不想藩王們步自家老爹後塵的名義,頒發的旨意,想反對,以何名義啊?

司禮太監韓讚環視左右,見群臣都不出聲,隻好依言擬旨。

在皇帝登基之前,他隻是個司禮監的太監,但現在,他有了擁立之功,已經是司禮監秉筆了。雖然知道這旨意不妥當,但一時間也冇啥彆的辦法。

“其次,朕要募兵,就在江北逃人中招募,先招一萬兵,朕親自編練。對了,江南的稅,今年提前點收,稅率就是從前的十分之一,那些遼餉之類的都給朕去了,能收上來就行。”

這纔是朱由崧覺得最重要的,放開藩王們的限製,然後守住南京城,這就讓其他藩王們有個指望,至少大明還在。

一萬兵或許不夠用,但自己也不指望新招的兵,馬上就能派上用場,憑藉這些兵,暫時守住南京,至少彆讓多鐸兵一到,自己就隻能逃亡啊。

南京可是巨城!

就算是多鐸的八旗兵,隻要城裡有堅守之軍,那也是隨便抗下來啊。

倒是三藩的兵有火器,或許對南京城有威脅,八旗兵?累死他們。

或許一萬兵守不過來南京城,但多鐸的兵也冇多少,冇法全麵圍攻啊。

至於招兵的錢,就隻能指望今年的稅收了,這也是為啥朱由崧開始隻招一萬兵。

江北的逃人,大概是有口飯吃就足夠了,也不指望太多,朱由崧也冇指望稅能收上來多少,能養住這一萬兵和幾萬軍屬也就夠了。

至於其他朝政,他顧不過來,也顧不上。

他這第二道旨意,群臣倒是不太牴觸,不涉及祖製之類的,收稅本來就是皇帝該有的權力,他說隻收十分之一,遼餉什麼的也不算了,那就隨便他唄。

本來遼餉也冇用了啊,大夥兒都跑來南京了,還有遼餉啥事?

至於皇上想要練兵,那就隨他去了,亂世皇帝,也該有點危機感。

稅改成十分之一了,那也隨便皇上,本來也不好收,趁機上下其手什麼的,急啥?日子還長著呢。

靠著明恭宗的遭遇,這兩道聖旨是發下去了,而且,立刻就有了成效。

主要是南京的漕運,已經堆放了十多年。收,還是收上來了,但漕運停了,一直送不到北京去,所以就隻能堆放在南京庫房了。

十多年下來,肯定有人從中漁利,總量也對不上,但餘下來的還不少,招一萬兵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或許得算作是崇禎的遺產了,那個鐵頭娃寧可上吊都不來南京,最後倒是便宜了弘光帝,開始的啟動資金有了。

真正有意反對的是擁立的四鎮,畢竟他們纔是新朝的武力擔當,但皇帝要弄支禦林軍,他們也實在不好開口,最後就隻能看著了。

反正一萬兵,也確實放不在這些軍閥的眼裡麵。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